积善修福
心想事成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保精 > 伤精与养精康复之道 > 我对火神派的看法

我对火神派的看法

作者:彭鑫博士 返回目录 1 位书友评论

背景颜色: 字体大小: 字体颜色:

火神派的医书我在念硕士的时候研究过,我自己吃附子最多到二百多克一次的量,体验过附子的功效。郑钦安、祝味菊、吴佩衡、范中林、卢崇汉、李可、王正龙、三七生等各位老师的书也拜读过,有的老师还当面见过。火神派用对了很好,能起死回生,我自己也非常喜欢用大剂量附子类的中药,针对重病往往效果很好。

实际上,这在古代王好古《阴证例略》里面就讲得很清楚了,后世医家张景岳、赵献可、薛生白、陈修园,乃至于清代的黄元御,都是个中高手。

对于真火神我是恭敬的,但现在有很多假火神,一出手就是一百多克附子,而且医嘱也没有交代好,病人回家犯邪淫丧真精、熬夜耗元气……比比皆是,造成面目浮肿、急性心脏病、毒性发作、头发变白、舌苔红瘦屡见不鲜,甚至有的送到急诊抢救,说都是吃大剂量附子造成的,给火神派抹黑!

火神派的东西只要仔细研读,你就会发现里面的东西与经典和临床经验联系密切,而且自古有之,并不是什么新的派别。郑钦安的东西没有一点偏颇,完全立得住,只不过强调一下阴阳,不但善于扶阳,也善于滋阴清热。

我就曾经用扶阳的思路救好了一例濒临死亡的病人和几个顽固性的疾病,但前提是辨证准确!

附子的应用一定要谨慎,一般来讲,医生在进药的时候都要尝药,以判断该药的药力如何,确定使用剂量,尤其是附子这一类的药。我在看病的时候用到大剂量附子,首先就是自己先尝一下,考量一下药力,否则用起来不踏实。

如果不这样的话,就会造成诸多麻烦,比如网上的某某先生、某学校的某某教授之所以出了种种医疗纠纷问题,这可能与附子的产地、炮制方法、煎煮方法等等都有关系,因此要谨慎谨慎,尤其是作为医生。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

已有1位书友发表了看法:

  • 郑钦安

    郑钦安  评论于 [2021-03-27 16:37:45]  回复

    郑寿全,字钦安,生于清道光四年(1824),卒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时人称其为“郑火神”“姜附先生”,四川邛崃人。后世学者推郑钦安为中医“火神派”开山鼻祖,传人及私淑者遍及川滇两省乃至全国,声名卓著者如卢铸之、祝味菊、吴佩衡、补晓岚、范中林等。
    清道光四年(1824),郑钦安诞生于蜀南邛州东路白马庙(今四川邛崃市前进乡虎墩村白马庙)。邛崃古称临邛,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所言“临邛道士鸿都客”诗句中的临邛即是指此。邛崃筑城置县已有2300余年,早于秦灭巴蜀时便已置县,古时与成都(益州)、重庆(巴郡)、郫县(鹃城)并称为巴蜀四大古城。当地风物华美,历史源远流长,汉代时为富商巨贾云集之地,又是西汉才女卓文君的故乡,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演绎的中
    国经典爱情故事“凤求凰”就诞生在这里。邛崃一带又是中国道教发源地,县之北有大邑县鹤鸣山、都江堰市青城山,唐代著名道士袁天罡亦曾在邛州任火井县(今邛崃市火井镇)县令,有学者认为白居易所说的“临邛道士”即指袁天罡。郑钦安从小生活于邛崃这一文化底蕴深厚之地,为其日后在医道上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乃能儒医皆通,于医学一途方有创见。
    一、主要著作
    郑钦安治学严谨,医技精湛,行医课徒之余,撰成《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三部著作,均流传于后世。《医理真传》四卷,刊行于1869年,论乾坤坎离、阴阳五行之理,主医易汇通,结合易理阐述医理,以阴阳坎离为纲,强调真阴真阳为性命之本,讨论阳虚证、阴虚证及杂病的辨治。《伤寒恒论》十卷,刊行于1869年,是编发明仲景之学,考释《伤寒论》,详释方义,细析脉理。《医法圆通》四卷,刊行于1874年,主要为讨论杂病之书,论杂病以阴阳为实据,辨明阴阳虚实及杂病处方圆机活法,并批驳时医弊端,示以用药法眼。以上三部著作发展了《伤寒论》经方的圆通运用,对明代温补学派的温阳学说也是批判的继承和发挥。学者若要灵活掌握经方的运用,郑钦安这三部著作都是很好的参考。其中扶阳思想,是学者研究温阳学说的重要内容,有着较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实用价值。郑钦安三部著作皆流传至今,为后世学者所珍视。
    二、学术特色
    (一)乾坤坎离说
    郑钦安在中医学术上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重视阴阳辨证。他在《医理真传》叙中说:“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证。亦不难于识证,而难于识阴阳。阴阳化生五行,其中消长盈虚,发为疾病。万变万化,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